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2023年5月17日发布
“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办事”,秉持这一信念,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亲自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是历届学生交口称赞的好老师;恪守这份坚持,他积极投身实践育人的热土当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良辉。
善为良师,乐作益友
王良辉长期从事本科实验教学工作,负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方法》教学。在每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中,他的课程总能获得评估组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对此也是赞不绝口。
这得益于王良辉对于实验课程设计的别具匠心,他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积极地尝试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在他看来,工科的学习不仅需要输入理论知识,更需要锻造实践本领。他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对感兴趣的领域要有独立的思考,并进行自主研究,同时要积极参加学科竞赛,通过动手、动脑、动心的方式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王良辉反对照本宣科,他的教学风格活泼,充分发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实验讲解,让学生们“笑哈哈”地掌握要领,“在我的课堂上,几乎不会看见打瞌睡的同学。”面对不同的学生,王良辉因材施教,“实验进度缓慢、成果不理想,是正常的”,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王良辉循循善诱,逐一指导他们查漏补缺。他的细心和耐心令每一位学生深受触动。
三寸之坎,万仞之深
除实验教学外,王良辉还负责学生的专业实习。说到加入实习队伍的初衷,他笑着说道:“当初因为很少走出去,想跟着出去转转,便加入实习团队了。”谁想这一“转”就是近二十年,他也由随队老师变成了后来的实习领队。每年他都和学生们一同往返于包头包钢、攀枝花攀钢、资阳中车、德阳二重等实习基地。包钢实习基地路途遥远,每次往返就要花费七十多个小时。蒙古高原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学生和老师大多不适应,换了一批又一批人。而他在这个实习基地却跑了十年,笑称包头已经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感慨到:“我这身黑黝黝的皮肤就是包头日照给予我的馈赠。”艰苦的环境让许多学生水土不服,严重的甚至进了医院,这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白天他陪学生进厂实习,实习结束直接去医院看望住院学生,“有时候都来不及吃晚饭,刚吃上一口热乎饭,手机又忽然响起,原来是又有学生出状况了,马上又往医院跑。”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他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积极改革实习队伍的人员结构,安排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十八年来,王良辉带领的实习队伍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三寸之坎,万仞之深。一张张“优秀实习队”荣誉证书便是对王良辉十余载辛勤耕耘、积极探索的认可与肯定。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是当初“一时兴起”的新鲜感,也是“专业实习第一人”的责任感。
深耕热土,硕果满满
王良辉积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践行“实践育人”道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作为一项专业技能赛事,面向国内普通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同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王良辉筹划举办了首届校级金相技能大赛,到2022年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指导培养了近1500名学生,该项赛事也因此成为材料专业学生的一项品牌竞赛活动。自2015年起,王良辉连续8年带领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6次,二等奖10次,三等奖6次,本人8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22年,王良辉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成功组织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这是全国第一个成功举办线下集中比赛的赛区。王良辉因其突出贡献获得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十周年一级荣誉勋章,川内仅有其一人获此殊荣。此外,王良辉还组织指导了其他多项省部级学科竞赛,比如全国高校大学生材料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全国高校大学生材料研究技能挑战赛,四川省材料设计大赛等。
在他的鼓励与带领下,许多学生也因此走上了竞赛的道路,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自身能力,还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我与我带的第一届参赛队员如今还保持着联系”,王良辉自豪地说道,“有时候会定期吃个饭,聊聊天。我去出差的时候,如果他们也在那,一定会出来见个面。”他的辛勤耕耘、辛苦栽培收获了桃李满园,见证了学生们从稚嫩到成熟,对此王良辉心中感到十分欣喜与满足。
一段师生缘,一生师生情。作为常年奋战在实验教学、实习工作第一线的王良辉,是学生们的良师更是益友。他用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对待这份他热爱的事业,躬耕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