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杰慧,四川仁寿人,现成都工业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负责《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热处理综合实验》、《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得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从2017年至今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担任过大赛的现场评委和评分室评委。
纯粹的金相制样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磨光、拋光、腐蚀,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任何人只要愿意学,应该都能学会,所以金相大赛似乎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比赛。但是,要制备出满足观察条件 (表面平整)、能准确反映材料真实组织的金相试样就很难。
初学者大多会把样品磨成多个面,俗称“钻石面”。这样的磨面在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的。同时,在制备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磨光并不是随便磨就可以了,必须要把握合适的频率、力度。频率太快,会造成试样温度的升高,一般的黑色金属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些有色金属就容易氧化,从而导致材料组织在制备时发生改变。在保证试样表面磨光平整的基础上,力量要均衡,力度要适中,减少变形层。制样的每个步骤,不得有任何疏忽,一旦出错,在显微镜下就相当于是把缺陷放大观察,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2017年是我校首次参加金相大赛。在出发前一周,同学突然发现20钢材料抛光后观察没有划痕,但一腐蚀马上肉眼就能看到划痕,显微镜下一看则是一系列粗直划痕。又过了两天,三位选手都反映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可是以往校赛和平时训练从来都没有的现象啊。我立刻自己制备了一个样品,却没有他们这种情况,作为指导老师的我始终不得其解。
后来经邵甄胰老师带领,我们有幸到西南交大同王良辉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交流。说到这一问题的时候,王老师说可能是我们练到一个瓶颈了,只要过了这个瓶颈,就没问题了。可是怎么才能过这个瓶颈呢?离比赛还有2天,我虽然着急,但还是沉着下来,一边查询文献,一边仔细观察思考。回忆西南交大的学生制样 —— 他们最后一张砂纸是1200号,而我们要用到2000号最细的砂纸,可效果为什么还不如他们呢?
通过对比,我发现学生制样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在粗砂纸上磨光的力量大,而细砂纸的磨光力量特别小。文献中说到,力量大可能在磨痕下方造成深层次的损伤层。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力量的过度与砂纸的过度不匹配,磨光变形层部分保留,即使后续的抛光已将表面抛成镜面,但内部的原子依然错排,能量高,易腐蚀,从而这些划痕在腐蚀后得以重现。就好像人被硬物撞到,表皮没问题,但第二天就发青发紫了,这是人受了内伤,和材料的内伤,道理是一样的。
2018年,比赛的样品新增了纯铁的制备。这是高难度的一个样品,迄今还在使用。高难度的主要原因是纯铁硬度相当低,但却不能有一丝划痕;铁素体要整体白亮色,晶界还要干净连续。
平时,学生的问题要么是铁素体干净但有划痕,要么就没有划痕却出现灰白块,两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想要的。我多次自己制样也遇到过这些问题,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偏多。这一年,我们再次来到西南交大学习交流,一方面换个场地看我们的学生是否适应,一方面想看看他们的学生是否也有存在这些问题。果不其然,他们也有这样的问题,王老师还特意自己制备了一个样品,没有灰白块,但抛光时间不够,所以划痕还在。
这个问题直到比赛前夕我们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来到全国比赛的观摩室观看其他学校的情况,也是问题百出,灰白块情况数不胜数,有的甚至很像45钢的组织 (F+P),只有少数几个学校能制备出真实的正确的组织。但这至少说明灰白块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回校以后,黄小娜老师马上联系电子科技大学的师兄,我们想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那些灰白块到底是什么,遗憾的是分析结果主要还是铁元素,其他都测不出来,这条路子断了.....
开学后,我给学生上材料分析课,讲到XRD的应用部分,其中一项就是XRD可以分析材料的残余应力。我灵机一动,让参加比赛的学生重新制备样品,分析比对,结果真的有发现:原来金相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压应力。在残余压应力和腐蚀的共同的作用下,处于软取向的、变形较大的晶粒优先被腐蚀,腐蚀后晶粒内部容易出现凹凸不平。这些区域可以通过机械力或吸收力吸附抛光残留物或腐蚀残留物,最终导致样品受到污染,进而呈现出灰白块晶粒。
2018年、2019年的比赛样品中还有球铁。材料中含有石墨,训练过程中总是出现一团花,不能体现其真实的组织。后来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终于发现其腐蚀器皿中有水渗入。因为材料含碳量高 (属于铸铁),一旦与水接触马上锈蚀,从而出现花斑。
每年都会在制样过程中遇到新问题,2020年也不例外。这一年虽然没有新增样品,但新的问题却是一点没比原来少。首先是相同牌号的钢,因为生产厂家不同,原来的制备方法却完全不适用;石墨球的周围总是有一圈不应该有的边线;纯铁晶粒内部总是有晶内短直细划痕,而不是往常那种贯穿整个视场的粗大划痕,球铁的大部分石墨球总是无法抛光干净而呈现石墨原色......。这都是往届学生很少出现的问题,但是凭着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终于找到原因所在,所有问题最终得以突破。
这里要特别提到陆艳红老师。有一次她反复实验,竟然忘记了吃中午饭,直到下午3点才离开实验室。可以想象整个金相团队能每次获得优异成绩,这背后是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其间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
总之,整个金相制样过程需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熟练过硬的技术技能并具备常规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这里只列举了四年以来我们所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其实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其他各种因素带来的组织图像质量问题。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学生是一张白纸,不知道组织是否正确,因为图像问题有时候与材料有关,有时候与同学操作方法有关,所以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分析,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案。慢慢的,有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材料知识,在制备过程中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培训工作每年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郭海华老师建设性的意见 (如每年让写学生写总结、让学生录制视频等) 使得金相团队少走了许多弯路,金相之路得以顺利传承。
整个金相大赛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赛促学,学做合一。金相制备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需要细心观察,静心琢磨。上千次的制样,使同学们具有了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意志得到磨炼;实践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多次的模拟比赛,也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整个团队团结合作,善于沟通,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四年以来,我校不管参加省级比赛还是国家级比赛,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原因就在于培训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一届又一届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