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十周年回顾
四、乘风破浪



一枝春芳驱愁雾,灯花争向西窗舞。九转艰辛终不负。扑簌簌,潸然说尽十寒暑。

傲雪红梅香彻骨。初心仍系来时路。金榜高悬重启步。张旗鼓,竿头百丈和云翥。



在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创业之后,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终于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逐渐得到了各高校的认可。因此,自第五届大赛之后,参赛高校数逐年攀升:第六届167所,第七届210所,第八届257所 ... ...。傲雪红梅香彻骨,初心仍系来时路。在对从第六届开始呈现的这种乘风破浪式发展进行回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视频,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一下第一届和第二届大赛创业时的艰辛和喜悦。

点击观看第一届大赛闭幕式暖场视频

点击观看第二届大赛闭幕式暖场视频

实验技能竞赛的赛程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承办单位所拥有的设备台套数以及实验室空间的大小,此外评委的分组及各组评委评分之间的可比性也是大赛赛场安排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随着大赛规模的扩大,由一所高校独立承办一届大赛的难度迅速增大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前五届大赛的赛程安排情况。

第一届大赛23所高校71名选手参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比赛。初赛比赛样品为退火态低碳钢,决赛比赛样品为退火态高碳钢。比赛要求选手在60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制备。初赛和决赛均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初赛和决赛均由同一组评委评分。

第二届大赛48所高校165名选手参赛,分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进行比赛。预赛比赛样品为退火态20钢,复赛比赛样品为球墨铸铁。比赛要求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制备。预赛和复赛均采用分组方式 (每组不超过26人) 进行。预赛和复赛均分别由同一组评委评分。

第三届大赛59所高校的177名选手参赛,分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进行比赛。预赛使用样品为退火态35钢;复赛则增加了难度,组委会提供了20钢、45钢、T8钢、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共5种样品供参赛选手随机抽取,选手须在提交最终样品时判断所抽取样品的牌号。比赛要求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制备。预赛和复赛均采用分组方式 (每组不超过20人) 进行。预赛和复赛均分别由同一组评委评分。

第四届比赛102所高校304名选手参赛,分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比赛。预赛使用样品为45钢;决赛则是由竞赛委员会组织在大赛开幕式上从三种备选样品 (20钢、T12钢及球墨铸铁) 中随机抽取一种 (最终抽取的样品为T12)。比赛要求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制备。预赛和复赛均采用分组方式进行。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参赛选手数的增加,如果由一组评委完成复赛阶段的全部评分工作,工作量显然就增大了很多。因此,第四届大赛的复赛分成了三个大组进行,每一大组分别由一组评委评分,而每一所参赛高校的三名参赛选手则分别分入三个大组,决赛名额则平均分配到各大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第四届大赛复赛最终分成了3个大组共12个小组依次进行,从上午10:00 (10:00之前为大赛开幕式) 一直持续到了19:00。


到第五届大赛的时候,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了:一方面是133所高校派出了396名选手参赛,选手比第四届增加了将近100人;另一方面,承办单位的场地局促,每一组比赛最多只能容纳27人。再加上和第四届一样,复赛不可能安排同一组评委为所有选手评分,只能将选手分成三个大组分别由三组评委进行评分。因此,第五届大赛的赛程安排便成为了已有的10届大赛中一个特例:7月26日8:30 ~ 20:00复赛,7月27日8:30 ~ 9:30大赛开幕式,之后10:00 ~ 18:30半决赛;7月28日8:30 ~ 13:00决赛,之后18:30 ~ 20:30举行闭幕式。其中,开幕式安排在复赛之后在10届大赛中绝无仅有,复赛-半决赛-决赛的赛制在10届大赛中也是绝无仅有。

第五届大赛复赛样品为T12钢,半决赛样品为40Cr钢,决赛样品则由竞赛委员会在开幕式上从20钢和球墨铸铁两种样品中随机抽取一种 (最终抽取的样品为20钢)。比赛要求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制备。

大赛规模的迅速扩大,必然要导致一种全新赛制的产生,因此第六届大赛便出现了“两个赛场同步比赛”的一种全新的格局。




上图是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广西大学代表队在大赛背景板前的合影。当然,我们的注意力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图中的帅哥靓女身上,“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下方列出的承办单位更应该是关注的重点:这届大赛的承办单位多达4个: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三校合办”是第六届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事实上,在第五届大赛期间召开的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以南昌大学牵头的三校联合申请承办第六届大赛之所以最终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三校合办”:当时竞赛委员会已经预见到未来几年内参赛高校数会呈井喷式增长,一个容量有限的赛场肯定无法继续满足要求,拓展比赛空间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此时,彼此相邻的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联合申请,无疑就为大赛的组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当然,我们的注意力也应该适当地放在这个背景板右上方: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 Logo。在第五届大赛筹备期间,竞赛委员会就有了设计大赛Logo的想法,并且面向全体参赛高校发出了设计方案征集通知。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大赛秘书处委托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毛凡荣女士进行设计,在多次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大赛Logo。




这里我们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王雨教授。第六届大赛的思路就是由王雨教授牵头提出的;而为了办好第六届大赛,王雨教授更是亲力亲为,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到了实处。第六届大赛的成功,无处不凝聚着王雨教授的付出。令人痛惜的是,这位放弃了在香港的舒适生活工作条件毅然应聘来到南昌大学、为了革命老区赣鄱大地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呕心沥血的中年学子,在第六届大赛结束一年半之后的一个周末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生命在50岁这个节点上戛然而止 ...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复/决赛阶段的比赛于2017年10月10日至13日举行。来自167所高校 (含2所专科学院) 的497名大学生以及近400指导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届大赛参赛高校中首次出现了高职院校: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在大赛发展过程中,第六届大赛是第一次采用“复/决赛阶段比赛”这个名词的。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举办预赛以选拔优秀选手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参赛高校的共识;与此同时,大赛秘书处也开始逐渐加强了对预赛质量的监测。因此,在参加南昌大赛之前,大多数参赛高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预赛选拔优秀选手。据不完全统计,预赛吸引了近20000名本科生参加。

在南昌进行的比赛分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其中复赛使用GCr15钢和45钢两种,决赛使用20钢和球墨铸铁两种样品。也就是说,每一位参赛选手均须在复赛阶段完成两个样品的制作,以两个样品的总得分排序确定晋级决赛的选手,而进入决赛后,每位选手又须完成另外两个样品的磨制。

比赛在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分别设置了两个几乎完全一致的赛场:统一工位统一尺寸,磨样平台、预磨机、抛光机和腐蚀水池排列错落有致,设计美观,药品和吹风机摆放合理;每一位选手比赛期间都有自己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完成制样所有流程。这个设计后来被发展成了金相大赛的标准工位,在后续历届比赛中得到了应用。在推动标准工位的应用方面,武义恒宇仪器有限公司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三天的比赛,最终97名选手获得一等奖,152名选手获得二等奖,184名选手获得三等奖,南昌航空大学戴学峰获得徕卡特别奖。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陆军工程大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分获团体前三名。南昌大学夺得本届大赛的徕卡流动杯。


在闭幕式上,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国权教授进行了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和赛事点评。他通过大赛事例,强调了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科学、规范的原则;告诫大学生大赛的意义在于通过比赛与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大赛期间得到锻炼与熏陶,以此增强科学素养。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天模教授总结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他表示此次大赛没有接到投诉,而且评分无人异议,是一场成功的大赛。此外,本次比赛特别为连续六年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院校颁发优秀组织奖。获奖高校代表端着景德镇大瓷盘 (获奖字样烧印在瓷盘上) 在主席台上站成长长的横排,场面非常壮观。


第六届大赛是在2017年金秋十月举办的。素有“火炉”之称的南昌,即便是到了十月也依然是热浪滚滚。然而,参赛师生一到达南昌,所感受的却是来自志愿者的更为热情的服务。从公交车站到报到处再到赛场,热情、活泼、温暖的橙色始终荡漾在参赛师生的周围。




自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王永欣从南昌大学李样生手里接过赛旗的那一刻起,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便开始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筹备工作。有了第六届大赛的成功经验,第七届大赛的筹备过程相对而言就较为轻松了。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第七届大赛原计划参照第六届也安排在十月初举办,但由于西北工业大学十月份是校庆期间,考虑到校庆的各项活动可能会对大赛的组织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经过再三斟酌改为提前到八月底。这就意味着参赛师生要再次承受高温考验了。另一个插曲则是:在大赛筹备过程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航空学院先后提出希望参与大赛的组织工作;经过竞赛委员会讨论,这两所学校最终列为了第七届大赛的协办单位。


第七届大赛延续了第六届大赛的做法,由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两校联合承办,两校分别设置了一个赛场。所有参赛高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先后在两个赛场参加复赛;以复赛成绩确定的决赛选手再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先后在两个赛场参加决赛。

在龙岩召开的第六届大赛的总结会上,一些老师指出:因为比赛提前确定了复赛样品,一些学校在培训选手的过程中着意训练了复赛样品以确保选手能够进入决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决赛时选手因平时接触决赛样品较少而表现得不尽人意。因此,第七届大赛对规则进行了修改:事先指定了4种比赛样品,而后在大赛开幕式上通过抽签决定复赛样品和决赛样品。最终抽签决定的比赛样品为:复赛球墨铸铁和20钢;决赛T1钢和工业纯铁。

同样是在第六届大赛的总结会上,大赛秘书处建议:第六届的成功必然会带动更多的高校参赛,同时大赛的不断发展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参赛高校的日常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比赛,可以考虑将延续了多届的40分钟选手制样时间压缩到35分钟或者更短。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第七届大赛的复赛制样时间定为35分钟,而决赛制样时间则进一步压缩至30分钟。


经过一年紧张有序的筹备,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复/决赛阶段比赛于2018年8月25日至30日在西安举行。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10所高校 (含4所专科院校) 的633名选手和500余名指导教师参加。而在此之前,各参赛高校举办的预赛则吸引了至少30000名学生参加。大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届大赛的复赛现场出现了三名外国留学生。他们是经大赛秘书处特批组队参赛的三峡大学留学生代表队成员。这支代表队从这届开始便一直参加大赛,直到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尤其是到了第十届,这支代表队终于在成绩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参赛以来第一枚银牌。


三天的比赛之后,121名选手获得一等奖,16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大连理工大学李敏同学获得徕卡特别奖。贵州理工学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捧得本届比赛的徕卡杯;西安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和第三名。


这里还要介绍一个情况。第六届大赛结束后,长期担任大赛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刘天模老师正式退休,同时也退出了大赛的工作;经竞赛委员会讨论决定,由天津大学韩雅静老师接任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大赛,由韩雅静老师主持的监督委员会工作平稳顺利地完成。


2018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早上的“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新闻 (点击观看中央电视台报道视频)。




每一届大赛都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细节。第六届大赛和第七届大赛也同样。

在第六届大赛开幕式上,邹龙江老师代表评审委员会宣誓;到了第七届大赛,陈秋龙老师代表评审委员会宣誓。自此,评审委员会宣誓成为了大赛开幕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小小的变化,象征着大赛正在日趋规范日趋严谨。


北京工业大学宗斌老师的一个也许并不经意的提议,第六届大赛和第七届大赛的评委室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第六届大赛开始,承办单位为每一位评分室评委提供了一台液晶显示屏,使得评委们长时间仰起脖子看大屏幕的情况成为了历史。到了第七届大赛,评分室布置得就更为温馨:每位评委的桌前都摆放了绿植。


为表面质量评委提供的工作条件也在充分考虑评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逐渐改善。除了配置台灯,一次性手套、试样夹、放大镜等也在这两届大赛期间陆续配置。


葛利玲老师已经成为了大赛的资深评委。作为资深评委,葛老师深知连续几天在评分室里吃盒饭的艰苦,因此在第七届大赛期间,拥有了东道主身份的葛利玲老师特地从家里搬来了锅碗瓢盆、面板菜刀,为评委们做上了香喷喷的小吃:西安凉皮、稀饭、小菜、辣酱、片汤、小饼、酸菜盒、煮玉米 ... ..。小小的空间里顿时充满了金相大家庭的温馨。


第六届大赛比赛间隙,一群小朋友被邀请进入到了赛场体验手磨技术,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部分参赛选手作为志愿者耐心地为小朋友讲解磨光技巧,手把手地教授他们磨光技术。而小朋友们也都认真的聆听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细心指导,积极地尝试,整个实验室都形成了一种一带一教学体验的融洽模式。在最后的显微镜观察时,小朋友们在看到显微镜下一个个不同的组织时,那一声声“哇,好漂亮,大哥哥/大姐姐好厉害”的最纯粹的赞美,也许对于我们的选手来说会是此次南昌之行最大的满足。


第七届大赛还延续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第二次参赛即在第五届大赛中捧走“徕卡杯”后,同样是第二次参赛的南昌大学在第六届大赛上捧走了“徕卡杯”。这个规律再次延续到了第七届。第七届大赛上捧走“徕卡杯”的又是一所第二次参赛的高校:贵州理工学院。


好多年之后,贵州理工学院的领队何杰军在一篇小文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当时的情景:“现场观摩绝对是大赛最紧张最让人激动的场景之一。在西安大赛中,我们认认真真地在观摩室看了兄弟院校选手的金相图,感觉到自己的也还可以。在颁奖环节,实在是没有料想到我们的选手能拿到团体第一名,只是在头一天的微信群里面,龚老师预告第二天的颁奖会让大家感到很意外,我们几个老师聊天的时候分析认为既然龚老师这么说了,那么团体第一名应该就不会是东道主了,因为南昌大赛东道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第二天颁奖的时候,念完团体二等奖、团体一等奖的名单,我们的选手和另一位老师都心灰意冷了;到团体第七名开始倒数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想这个事情了,只有我,联想到了头天晚上龚老师在微信群里面的预告,心里面突然就火热起来了,第四名不是我们,第三名不是我们,第二名还不是我们,我就越来越兴奋了,果不其然,我们拿了团体第一名!”




学生是大赛的主角,无论是选手还是志愿者。只要他们在,大赛就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所以,就让我们用一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照片来结束本章吧:






欢迎继续阅读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十周年回顾:五、东方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