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十周年回顾
三、承前启后

一枝春芳驱愁雾,灯花争向西窗舞。九转艰辛终不负。扑簌簌,潸然说尽十寒暑。

傲雪红梅香彻骨。初心仍系来时路。金榜高悬重启步。张旗鼓,竿头百丈和云翥。



2015年的第四届大赛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从稚嫩到成熟转变的一个标志。经历了北京、南京、银川、昆明四届大赛的考验之后,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开始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发展阶段。第五届大赛确定再次回到北京举办,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无意间给大赛提供了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

2016年7月26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吴爱华在讲话中指出:“这项以‘现场操作现场评比’为特色的赛事的成功举办,开辟了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现有的各类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当中,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将参赛选手汇集在一起,同场比武同场竞赛,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展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越来越规范有序,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章程、规则和工作条例,形成了一支高效、实干有奉献精神的组织队伍,聚集了一批热爱实践教学的高素质的一线教师,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材料学科实践教学交流平台”。


是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章程、规则和工作条例;一支高效、实干有奉献精神的组织队伍;一批热爱实践教学的高素质的一线教师;一个材料学科实践教学交流平台。这就是第一届到第四届大赛中逐渐形成的、支撑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基石。

在这里,在进入第五届大赛之前,我们随机地给出一些照片,展示一下这一批热爱实践教学的高素质的一线教师中普通代表的风采。




2016年夏天,北京的天空出奇地蓝。而比天空更蓝的则是穿梭于清华大学逸夫楼二段六楼的那一抹抹金相蓝。在经过了半年左右时间的校内预赛选拔之后,133所高校的396名优秀选手从约14000名预赛参赛本科生中脱颖而出,参加了7月27日至2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与金相蓝相映衬的则是赛场内外那一抹抹温暖的金黄。70多位在读研究生组成的大赛志愿者服务队在经过了短暂的培训后迅速投入了大赛的服务工作。朝气蓬勃,高效实干,全方位确保了大赛的平稳顺利。


值得一提的,在这届大赛的志愿者中出现了一张后来被很多老师甚至参赛选手所熟悉的面孔。北京工业大学的刘竞超,继在第四届大赛上作为参赛选手获得了个人一等奖之后似乎就与金相大赛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年又和她的小伙伴一道作为志愿者出现了第五届大赛的赛场上。此后,这个小姑娘又连续出现在了第六届和第七届的赛场上。或许因为是这个榜样的作用,从第七届大赛开始,越来越多的往届参赛选手和当届候补选手陆续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形成了大赛一道别致的风景。


既然说到了刘竞超,不妨也顺便说一说北京工业大学的另一位小姑娘。下图中这位正在聚精会神地磨制样品的女生也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她叫任笑薇,在第五届大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比赛结束后不久,她就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再次以学生身份走进了清华园,不过这次“再次走进”时她已经成为清华园的小主人了。在金相大赛的这十年中,有很多像任笑薇这样的选手,在赛场上叱咤风云之后,顺利地被自己所心仪的学校录取为研究生,实现了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比如说现在的刘竞超已经是南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了,研究方向是超快电子显微学,主要研究时空尺度下功能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与信息存储等应用中的形貌及晶体结构演化、能量载流子传输与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与物理机制。多年来金相制样打造的功底应该对她的研究颇有帮助。

接下来再继续说学生。第五届大赛最终有6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75名选手获得二等奖,121名选手获得三等奖,北方工业大学张玮同学获得徕卡特别奖。团体特等奖获得者军械工程学院 (团体第一名)、 北方工业大学 (团体第二名) 和西安理工大学 (团体第三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走了大赛的流动奖杯“徕卡杯”。


获得徕卡特别奖的张玮同学在大赛闭幕式上有一段简短而又精彩的发言:


一位还在上大学的小姑娘,从接到通知到上台发言,这期间只有不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 (每一届大赛闭幕式上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的选手都是在最后成绩统计完成之后确定的),在这么短的时间,把一份发言稿写得如此完美,如此面面俱到,没有亲历过大赛没有在大赛中感受大赛的选手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大赛成就了选手,反过来选手也推动了大赛。




三天的比赛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止是学生。而之所以在前面不惜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学生,是因为出席了第五届大赛开幕式的师生们可能都会有像西安工业大学刘翠霞老师有同样的感受,很多人可能都会惊讶于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的致辞。不是这个致辞有多精彩,而是杨校长的第一句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从此成为了金相大赛的一种文化。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大赛秘书长在主持每一届大赛的闭幕式时,开场白永远是“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尊敬的领导、来宾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传达的是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对学生浓浓的情,更是对学生美好未来的一种期望。


于是,在第五届大赛的闭幕式上,第一次出现了志愿者走上主席台为获奖选手颁奖的情景,第一次出现了全场用热烈的掌声向志愿者致敬的情景。




我们用了“承前启后”来作为这一章的副标题,是因为第五届大赛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史上确实发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2012年的第一届到2015年的第四届,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金相大赛发展的道路,初步建立起了包括了组织建设、规章制度、竞赛流程、评审模式、交流反馈等在内的一个完整体系。在第五届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中,这一体系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检验。在结束本章之前,关于第五届大赛、关于这个完整的体系还有几件事情是值得回顾的。

从第一届大赛临近开赛时因为某种原因隐去了冠名赞助商,到第二届大赛冠名为“艾默生创新杯”、第三届冠名为“蔡司杯”,第四届冠名为“徕卡杯”,每一届的冠名中都透露出大赛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松散组织状态。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正式组建之后,这一“各自为战”的状况得到了扭转,而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大赛的冠名。结合第四届大赛期间徕卡与承办单位之间的合作情况,经过多次沟通,在对比了多家赞助商之后,竞赛委员会于2015年底经过通讯投票确定了与徕卡显微系统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长期合作,并授权大赛秘书处与徕卡公司于2016年1月14日正式签署了协议。自第五届大赛开始,大赛冠名为“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仅仅固定一个冠名赞助商并不能体现出大赛的规范性。上一章中提到,第三届大赛结束后,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相当于对第三届大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之后正式组建的竞赛委员会又在第四届大赛开始前召开了赛前预备会,为第四届大赛的举办落实了几乎所有细节。到了第五届大赛,赛后总结会及赛前预备会就开始成为了一个制度:

  • 2015年12月,竞赛委员会在桂林召开了第四届大赛总结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章程》(修改稿)、《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评审工作条例》(修改稿)、《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工作条例》以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规则》,为第五届大赛从规章制度上做好了准备。


  • 2016年6月,在第五届大赛举办前夕,竞赛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大赛赛前预备会,会议组织所有参赛队领队对清华大学的筹备工作进行了考察,并根据赛场的实际情况及比赛规模,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规则》进行了局部修改,为第五届大赛的顺利进行解决了许多细节问题。
  • 2016年9月,竞赛委员会在贵阳召开会议,在对第五届大赛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规则》......
  •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公平公正是竞赛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从第二届大赛的“盲评”到第四届大赛期间《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评审工作条例》的出台,凝聚了一代金相人为“公平公正”所进行的不懈努力。而在第五届大赛期间,《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评审工作条例》尤其是其中的“盲评”规定的效果得到了一个典型事例的充分验证:在第五届大赛上,东道主清华大学的团体总分比西安理工大学仅仅差了0.4分 (团体总分为三位选手半决赛和决赛成绩之和),而后者则凭借这0.4分的优势取得了团体第三名,获得了团体特等奖,清华大学只能屈居第四,团体一等奖。尽管这个成绩已经是清华大学自第一届参赛以来至第十届期间的最好团体成绩,但以如此微弱的劣势落败,多少有点可惜。这不是关键所在。关键是:在这届大赛期间,负责统计成绩的大赛秘书长恰恰来自清华大学。根据评审工作条例,评委在评分期间是无法得知样品与选手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在所有的评分表都经评委签字认可提交之后,选手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才予以解密送到统计室;这时,分数上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已经不再可能。规则就是规则,容不得一点玷污。因此,即使是以0.4分的微弱劣势与团体特等奖失之交臂,但清华大学的参赛团队毫无怨言,对负责统计成绩的大赛秘书长也没有丝毫意见。在闭幕式上,清华大学参赛的小伙子们和他们的指导教师的脸上仍然荡漾着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尊重了规则,尊重了比赛,尊重了对手。这就是金相大赛,公平、公正!


最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冬天第一次组建的竞赛委员会基本上是建立在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会理事会框架基础上的。而到了2015年底第五届大赛开始筹备时,竞赛委员会组成人员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批在以往四届大赛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的一线教师被充实进入竞赛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一支团结、高效、专业、实干的组织队伍。此后的每一届大赛,竞赛委员会组成人员都有一些局部的调整:一些老师因为工作岗位的变化离开了竞赛委员会,而一批年富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一线老师逐渐被吸纳进来。




第五届大赛第一次制作了奖牌以取代往届的奖品。沉甸甸的奖牌和红彤彤的证书,为大赛闭幕式创造出了一种喜庆气氛。也许若干年之后,获奖选手翻出这块奖牌时会生出些许感慨:金相大赛,我曾经来过,曾经为之奋斗过!


第五届大赛第一次设立了“徕卡杯”。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现在已经改名为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徕卡杯”得主。因为是流动杯,因为是第一次设立,大赛秘书长在闭幕式结束、刚刚从激动中冷静下来时,根本没顾上当时已经是深夜,一个电话就直接拨给了军械工程学院的领队老师,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保存“徕卡杯”,一定记得明年要“完璧归赵”......


第五届大赛第一次有了赛旗。那是在大赛闭幕式前几个小时,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建林老师突然想到并委托其他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制出来的。在第五届大赛的闭幕式上,来自南昌大学的代表从孙建林老师手里接过来赛旗,在挥舞赛旗的同时也接过了承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重任。


至此,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大赛完成了承前启后的使命,金相大赛新的一页即将翻开。





欢迎继续阅读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十周年回顾:四、乘风破浪